幸福感主要是取决于 「预期」。 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,其实还算容易; 但是如果你希望的是「比别人更加幸福」那么这就很难了,因为我们常常高估别人的幸福;
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更让美国人向往
在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,这个期间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幸福的时代。这个时代是美国中产的黄金时代,有很多美国人依旧对那个时代充满着怀旧与向往; 而事实上,那个时代的各项经济指标也好,实际现实设施也罢,不论是人均住房面积、收入数额、工作时长,甚至工伤死亡数等等这些,都与当前社会相比,有着巨大的差距。 而之所这个时代被人向往,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人们可以有能力保持财务的平衡。
那时候的工资是由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统一指定的标准,这个意味着 所有人的工资差距并不大;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,它意味着,你与周围人的差距并不明显。 而反观现在社会,(中国当前也一样),大部分人在收入上与少部分高收入群体之间差距「巨大」,而如今兴起的社交媒体又适时的在「比较攀比」这个之上添加了一把柴火。社交媒体上,人们看到了美化过的高光时刻,低谷以及负面的内容一般被隐藏了起来,这让攀比与嫉妒之心愈发强烈。 人们的欲望被无限放大起来,「为什么他可以有,而我不可以有」,这种预期会让人失控,无视现实情况的改变,结果让人越来越不幸福;
大部分人都有攀比心理,而管理自己的预期对于幸福与否,非常的重要;
不被看好的总统杜鲁门风评为何反转
在罗斯福突然离世后,他的接替者是「杜鲁门」,在刚上位的那个时刻,很多民众对于他的行政经历并不满意,认为他的经验尚浅。 而很多年过去以后,在历史学家眼中,杜鲁门一直是十大总统之一,他的评价反而更高了,历史地位甚至有时候会超过罗斯福,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呢?
作者认为是「预期」的作用凸现了出现,在杜鲁门上位之时,民众对他的「预期」很低,所以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任何领导才能都让别人刮目相看。 「预期」的力量十分强大,现实对人们的情绪实际上并没有很大影响,造成影响的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; 它会让名人感到痛苦,也会让穷人感觉到动力十足; 而实际上,每个人,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,都是在努力将预期变为现实;
为何如此,该如何做
为什么我会很少关注预期呢?
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,但是随之而来的是,自己的预期也会越来越高。而你其实并没有从你拥有的一切中感受到幸福,换而从各种各样的预期中寻找下一个目标实现;这如同世界未曾进步一般。以至于我们忽视了自己的预期管理;
值得尝试的建议
- 不断提醒自己,财富和幸福是一个等式; 一边是你拥有的,一边是你所期待或者需要的; 两边同等重要,只注意积累财富而不控制预期将毫无意义;
- 要了解预期的规律。 我们通常认为,为了自己和世界,我们要努力追求上进,但是大多数时候,我们真正想要的,其实是感受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。 因此,管理预期不仅仅重要,而且相较于改变现实来说,会更加容易被我们掌控一些。